大趋势之中的舍与得

栏目:行业新闻 发布时间:2012-07-15
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的厦门松竹精密科技有限公司曾经是一家生产多品种的企业

(此文章摘自《现代模具工业》,来自记者对陈副总的采访)

 

——从国内到国外,从供应商到客户,厦门松竹在衡量中取舍

Get and lost in the trend

Using Customer’s way to think

 

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的厦门松竹精密科技有限公司曾经是一家生产多品种的企业,2000年之后,企业放弃一些品种,定位于高精密电子零件。虽然,这种定先期带来大的成本投入,但是高附加设备与人才等的投入带来的也是企业持续可观的利润。

与很多模具或注塑企业不同的是,在厦门松竹,两种不同生产流程都可以实现。也就是说,只要客户出示图纸样稿,在精度、量等方面提出要求,其它的事情交给厦门市松竹就可以了。这种为客户提升效率减低成本的企业,正在越来越成为中国工业市场的主流。

从2000年开始,中国制造业经历了第十和十一个五年计划,调整规划则提升为科学发展,规划则转向完善市场化,积极推进新工业化、城镇化与国际化。而此时,经历了五年积累的厦门松竹,恰恰适应了这股改革浪潮,用公司行政副总裁陈建忠的话:“以前,厦门松竹生产的产品很杂,但利润低。2000年开始,我们只生产精密电子零件。”

在市场经济初期,企业入市门槛也相对较低,但是很多企业也在此过程中磨炼成长。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先生存后发展。这也是为什么厦门松竹生产的品种多样化的原因。而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成熟,厦门松竹也领悟更多——“高端、专注、高性价比”成为企业发展强劲的动力与竞争力。而目标 “精密、电子、最好”成为厦门松竹重要市场战略之一。

与此目标与战略相配套的是相关系列设备、人才、管理、环境等相关配套设备的引进与改善。记得一位企业领袖曾经开玩笑似地说:“因为我要建设一个更好的未来,所以要现在投资。”同样的理解,未来的中国及与之相配之的企业也一定会大有不同,而厦门松竹正是在改变自己去适应未来的企业之一。

陈建忠对记者说:“总经理前些年经常到国外考察,在他们的生产线上,他看到未来的中国。”的确,为什么常常是海外回来的企业家们更具有竞争力,因为提前领会到了先进的理念。更少的人工,更多的自动化,更高的人力成本等这些因素都可能是将来中国所遇到的,企业又该对如何应对?

厦门松竹是一家经营未来的企业。如果走进厦门松竹,你会看到发那科、瑞士阿奇夏米尔、森精机、日本碌碌、德国阿博格、蔡司等国际名牌设备会呈现在面前,这些被喻为业内尖端设备的品牌并非所有企业,尤其是民营可以下定决心购买的。为什么是厦门松竹?

陈建忠介绍说:“生产普通的产品用国内的设备就已经足够,但是高端电子产品不行。”此时的市场也已经在呼唤转型升级,而结合了国外视野和中国本土情况的厦门松竹做到先期的转型。世界上最先进的设备,国际化的厂房,让来者信心大增,坚信了在国内外客户对于厦门松竹的信任,订单源源不断,业绩越做越好,从2000年到现在,不仅被厦门认定了“高新技术企业”,也成为TDK-EPCOS,基美、威旭、松下、法拉电子等多家国内外知名电子生产企业的主要供应商。

作为供应商,厦门松竹抓住了客户的心理——市场的需求是巨大的,如何在衡量成本后选择最高性价比的供应商是客户想要的。相对于国内企业,厦门松竹可以做到其所不能;相对于国外,厦门松竹可以做到成本更低。

但是,作为客户,厦门松竹也有自己的苦衷。虽然,先期花大力气投入购买到国外高端设备,但其后期的维护成本及耗材是巨大的,这难免让厦门松竹有压力。所以,陈建忠在讲述了企业投资这些尖端设备的坚定后,也向记者吐露苦衷:“如果中国本地供应商可以提供同类的设备,我们一定会购买国内的,维护成本及服务都会好很多。”

正是以这种用户的心理去品评其客户的心理,厦门松竹对于中国现有阶段市场的理解是深刻的,并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但正如以稳定性好、故障率低等特点,国外高端设备在现在中国高端市场很长时间内仍会主角一样,众多想追求高品质的加工的企业的必须之选,国内设备供应商很可能在很长时间内会处于追赶阶段。

除高端设备和低的加工成本优势外,虽然正在通过与厦门大学合作等方式增强其在研发与人才能力上的储备。但是,如果不持续改进企业成本,掌握核心技术,建立人才战略上优势等,随着人工成本上扬,高级设备的普及,厦门松竹的优势可能也不在。事实上,随着中国社会性问题的出现,中国变得越来越国际化,人才短缺很能成为考验各家企业成败的关键。

以的更高的效率,更稳产的产品,绿色的生产环境是未来的明显发展趋势,这些是发展中的大趋势。人们常说“顺势而动”,厦门松竹的“高效、稳定、环保”正是迎合了这个方向。

以客户的角度考虑客户,厦门松竹靠“专属、专注、专业” 的战略赢取市场。

同样,厦门松竹的供应商们是否可以也在此考虑下类似客户的感受?对于国外高品质的设备供应来来讲,何以才可以结束“利用核心技术赚取高额利润的时代”?何时才能提供降低售后成本?对于国内设备厂家来说,尽快与客户配合制造出客户需要的设备成为形势所向。